民间 “酱酒养生” 的说法由来已久,北方地区冬季饮用热酱酒驱寒,南方渔民出海前小酌预防晕船。现代医学研究指出,酒精刺激下血管短暂扩张带来的暖意,与 “养生” 概念存在本质区别。不过酱酒中富含的生物活性成分,确实为健康研究提供了新方向。
浙江大学团队通过质谱分析发现,酱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种类多达 200 余种,部分物质具有抗炎、抗疲劳作用。但这些有益成分的含量极微,需长期、适量饮用才能产生潜在效果。同时,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仍是明确的致癌物,过量饮用酱酒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。
科学的饮酒习惯能最大化降低健康风险。酒友总结的 “品酒三步法”—— 观色、闻香、慢品,不仅符合品鉴礼仪,更暗合健康饮酒之道。通过小口啜饮延长饮酒时间,配合餐食减缓酒精吸收,既能充分感受酱酒风味,又能减少对肝脏和肠胃的刺激。
在健康消费浪潮推动下,“轻醺经济” 崛起。低度酱酒、无醇酱香饮料等新品不断涌现,部分产品采用纳米过滤技术降低酒精含量,同时保留风味物质。但专家提醒,低度化不等于无危害,消费者仍需理性看待,将 “适量饮用” 作为健康饮酒的核心准则。
https://www.szmiaojiang.com/article/detail554.html
https://www.jiangjiudao.com/article/detail472.html